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云
4月17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獲悉,該校機器人技術與系統(tǒng)國家重點實驗室丁亮教授團隊聯(lián)合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中國科學院航空航天信息研究所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加拿大瑞爾森大學等多家單位科研團隊開展合作研究,相關成果以“‘玉兔二號’月球車2周年的月球背面移動與科學探索”為題,在2022年第一期《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學術期刊上發(fā)表為封面論文。該研究揭示了“玉兔二號”月背移動探測新成果。
“玉兔”二號月球車運行軌跡(《科學·機器人》雜志封面)
團隊成員根據月球車車輪與月面作用的信息和地面力學模型估計了月壤的力學特性,結果表明,月壤風化層的承壓特性與地球上的干沙和沙壤土類似,與美國阿波羅計劃中的典型月壤相比具有更強的承壓特性。在多個不同地點的圖像中,觀察到“玉兔二號”車輪粘附有大塊團狀土壤,而“玉兔號”車輪基本不存在粘土現(xiàn)象,這表明,嫦娥四號著陸區(qū)附近月壤內聚力較大,其原因可能是包含較高比例的凝集物,使土壤顆粒經車輪碾壓更易團聚。
基于“玉兔”二號輪地相互作用的月壤物理力學特性分析
“玉兔二號”觀測發(fā)現(xiàn)的撞擊坑及巖石
該研究立足我國探月任務,面向工程科學問題,相關結果可為未來的月球探測任務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持。
目前嫦娥四號正處于第41月夜,月球車移動里程1142.39米,兩器一星狀態(tài)良好。
嫦娥四號巡視器前41月晝行駛路線圖
(文中圖片均由哈工大提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