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1月17日,國際足聯轉會匹配系統(tǒng)“TMS”的信息顯示,原計劃于1月16日開啟的2023年度中國足球首期國際轉會窗口,初步延期至2月1日開啟。不過,由于新賽季國內各級職業(yè)聯賽準入工作最早要到春節(jié)后才能布置,準入審查最早3月中旬完成,因此“開窗”有可能會被進一步推延。
據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國內聯賽主辦方考慮到近幾個賽季俱樂部面臨的種種困難,不會大幅調整新賽季本土球員及外援的注冊與轉會政策。各級俱樂部欲引進本土球員,大概率與上賽季保持一致,不受名額限制。外援注冊、報名、上場的名額規(guī)定很可能保持不變。其中,中超聯賽很可能繼續(xù)沿用“7654”外援政策,即每家俱樂部單季(兩次轉會窗口期)累計最多注冊7名外援,同時注冊最多6名外援,單場比賽最多報名5個外援,單場比賽最多累計登場4名外援。
值得注意的是,受客觀因素影響,2022賽季國內男子職業(yè)足球聯賽首段轉會窗口期就曾被延至2022年3月開啟。一般來說,中國足協會根據聯賽競賽日程來初步設定轉會窗口期的開閉時間,并按程序向國際足聯申請“開窗”。從國際足壇慣例和行業(yè)規(guī)律來說,轉會窗最好在聯賽開賽前1周到2周關閉,便于新援與各俱樂部的磨合。如果聯賽最早于4月中旬才能開賽,那么本年度首次轉會窗開啟的時間有可能被進一步推延。
中國足協考慮到國內職業(yè)足壇發(fā)展現狀及相當一部分俱樂部面臨的人才匱乏等困難,從2021賽季開始逐步放開中超、中甲、中乙聯賽本土球員轉會名額。如,2021賽季每家中超俱樂部可引進的本土球員名額由往季的最多5人增至8人;2022賽季,包括中超在內的3級職業(yè)聯賽俱樂部本土球員引進名額已不再受限。2023賽季,這一政策大概率將得到沿用,方便各俱樂部合理配置人力資源,為更多球員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
至于自2017賽季開始推出的聯賽U23球員政策,亦有可能在新賽季被廢止。不過由于這項政策產生的效果利弊相伴,因此在留與舍的問題上,各方存在爭議。春節(jié)前后,賽事主辦方將結合各方意見對相關政策再次進行綜合研判。
文/本報記者 肖赧
統(tǒng)籌/王詠
(責編:王連香、李楠樺)關鍵詞: 足球聯賽